但西餐是有的,不过只有专做“豉油西餐”的“太平馆”(since光绪十一年,2005年已废,后来又原地复活,不满血),很高级,它家的“葡国鸡”很惹味;比它更高级的是只收外汇券的东方宾馆,“翠园宫”里的“市师鸡”是羊城第一鸡。那时候,还没有顺德的陈村粉,但沙河粉是有的,就连学生饭堂里也有。
而很多年以后只能在上海国营老牌粤菜馆里才能吃到的“蚝油牛肉”,那时也是有的,但通常和“蚝油牛肉”同时出现在菜牌上的“郊外油菜”,如今只剩下了“油菜”,“郊外”都已经崛起为市中心;从厨房里传出的“啫啫”声是有的,但“啫啫煲”的出现,还要耐心地等上个十年八年。鱼翅也有了,不仅有,而且早就有了。1957年出版的《广州名菜烹调法》上,翅馔就有十道之多(大部由广州酒家“翅王”吴鸾大师提供),但鲍鱼则少见,只一道,貌似还是生鲍。
每年秋天,天上都有载着大闸蟹的飞机从广州上空飞过,目标是九龙的启德机场,而云层之下的大部分广州人,那时连大闸蟹的名字兴许都闻所未闻。那时。
我们可以把那时的广州味道假设为“正宗”么?那时,广州人的口腔基本不受外界干扰,甚至“正宗”到连普通话也不太会说。1980年,我第一次上街,为了吃碗馄饨而在北京路上流窜了一个下午,最后是饿着肚子返校,皆因对街头的“云吞”二字视而不见。1980年,广州没有快餐店,所有的饭店,一概都是如假包换的“慢食”或者“慢慢食”。那时,熄灯后学生宿舍里画饼充饥的聊天活动所达成的一致结论,就是“麦当劳你快来广州吧!”1982年,有人在学生宿舍的大门口摆档卖起了肠粉,时间是晚自习之后熄灯之前。猛吃了两个月之后,男女同学们互相打量,发现彼此都肥了起来。2010年,我在“熊记”吃光一碟据说是最接近八十年代味道的肠粉(为了迎合“爽滑”的主流需求,现在的肠粉里都加了澄粉),刚从椅子上站起来,就忽然觉得也不过就是吃了一碟肠粉的光景,三十年就这样过去了,再次肥起来的男女们,应该会发现那一碟肠粉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偷偷变了味吧。
资讯排行
- 2025北京国际美食荟·露营美食节盛大启幕
- “潮Fun坝河·漫享将台”颐堤港湾活力消费季璀璨启幕
- 2025第三届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大兴展位,打造全域沉浸式消费引力场
- 开饭啦!2025北京国际美食荟火热启幕
- 发布3类资源15大项目,中国旅游日海淀区分会场开启文旅融合新范式
- “中国四大名园之避暑山庄风光摄影展”在颐和园开幕
- 第二十四届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
- 国际合拍片沙龙与版权对接会举办 推动怀柔建设中外合拍片产业新高地
- 将府公园第七届森林影像季启幕 滨水经济带擘画“花园城市”新图景
- 第十届鼓楼相声会元宵节专场热闹开演
- 石景山游乐园迎春庙会”&“灯火游园会”邀您共度新春
- 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双奥文化推广主题活动在颐和园趣味开场
- 九寨沟风景区
- 八达岭长城景区
-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