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旅游信息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十个“三”造就青海独特旅游价值
相关专题: 商家爆料  发布时间:2014-12-04
资讯导读: 青海有如此壮阔的西部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业理应发展得比现在好。之所以多年呈现相对落后的局面,有很多原因,大概主要有七大障碍。

青海有如此壮阔的西部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业理应发展得比现在好。之所以多年呈现相对落后的局面,有很多原因,大概主要有七大障碍。

1.政治因素等旅游业外部因素的影响。

首先,青海地处我国西部,与藏疆接驳,是国家反分裂斗争的敏感地区。过去一些年,西藏、新疆分别发生过比较严重的旨在分裂国家的动乱事件,这给毗邻藏疆的青海也带来了严重影响,特别是对完全依靠客流量的旅游业影响最为明显。

其次,按照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青海没有像藏疆那样直接设为自治区,在获得自治权和享受国家相关优惠方面不及藏疆。事实上,青海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国家在西部地区相关政策方面的这种不均衡性长期以来也对青海旅游的发展不甚有利。

再次,青海旅游还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例如,今年发生玉树地震后,来青的游客数量大减,显然自然灾害也是影响青海旅游的重要因素。

2.外界对青海的长期误读和心理距离。

如果我们再找一下阻碍青海旅游发展的外部因素,那就是外界对青海的长期误读和心理距离了。主要表现在:

其一,长期以来内地人的意识中,“重藏轻青”比较普遍,认为青藏高原主要是西藏的事,和青海没有多大关系。

其二,认为国家搞青藏铁路,就是让人们可以方便地去西藏,对位于起点的青海反而经常忽略。

其三,很多人感觉青海很遥远,很荒凉,很危险,没有多少看头和玩头。这当然和目前主流的旅游意识有关系,事实上即使是“荒凉”也是一种难得的旅游资源。

其四,有些人认为青海人迹罕至,没有多少文化积存。这显然是对青海的最大误读。只拿出一个作为中华文化渊源的昆仑文化就足以否定这种观点了。

其五,还有些人觉得青海交通不发达,去一趟太不容易。其实,这些年青海在大力改善省内外交通,进入青海还是很方便的,只是青海太大,在青海旅游会跑很多路,让人误以为去青海不容易。

3.对外宣传推广工作力度明显不够。

外界对青海的诸多误读,在很大程度上说明,青海的对外宣传推广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既然外界有如此多的误读,青海就必须通过大规模的对外宣传推广,从根本上校正那些错误的观点,让更多的人对青海产生好感,产生希望去一趟的冲动。这件事极为重要,目前青海也在做一些相关的推广,然而与青海希望达到的目的相比,远远不够。其实,青海有很多特别的机会,例如玉树地震,是坏事,但从推广青海看,也是一次重要的机会。不能光救灾,还要借此机会大力推广青海。

4.重大旅游项目多呈现资源状态,缺乏产品打造。

青海旅游发展中的问题更多还是要找内因。首先是资源利用方面,如此丰富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大多数仍处在未开发或难以开发状态,而很多新开发的旅游资源却实施了非常初级的开发,例如喇家遗址和柳湾彩陶,都是具有独特价值的人文遗存,但仅仅盖了个小小的常规博物馆,连基本的游客量都无法保证,事实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有部分优质资源尽管已开发经营多年,但缺乏足够的创新,例如青海湖,如此重要的旅游区,其主体业态也仅仅停留在一日观光游方面,远远没有挖掘青海湖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就远远没有激发出青海湖应有的经济潜力。

5.入省、省内、景区内等各类交通条件仍待改善。

旅游是先“旅”后“游”,尽管近年来青海加大了旅游交通的投入,交通条件有很大改善,但是,从青海旅游大发展的要求看,现在的交通格局仍然明显存在问题。2009年的游客量是1100万人次,设想增加一倍,到2200万人次,青海现有的交通系统将无法适应,甚至不少区段将陷入瘫痪。一些重要景区,例如坎布拉,局部干道仍未硬化,有些路段甚至难以错车。

6.全省旅游业管理及服务体系缺乏足够的市场模式培育。

总体上看,青海旅游的市场化程度偏低,导致全省旅游业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缺乏足够的市场模式培育,旅游业还没有完全从早期的“接待模式”中走出来,制度化的东西显得不够,监管力度有限,对外推广宣传工作远远不够。尤其在旅游服务方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显得十分薄弱,很多重要的景区连厕所都仍然采用原始的农村茅厕的方式,严重影响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和形象。

7.旅游业观念更新和思想解放任重道远。

与国内旅游业发展较快的省区相比,青海旅游业在发展观念方面仍存在明显的滞后问题。这与青海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青海未来旅游业大发展的战略趋势是不相吻合的。青海旅游业亟待一次大大的思想解放,才能真正应对国家深化西部大开发给青海带来的重大机遇,真正走出青海旅游业大发展的路子。

发展青海旅游业,必须对青海有深刻的了解。青海国土面积辽阔,资源丰厚,多民族文化灿烂,如何解读青海?以旅游业的视角,神秘是永恒的追求。青海有哪些神秘的东西?如何解读青海密码?笔者认为从对外宣传角度看,一定要让外界感觉到青海的神秘氛围,因为这种神秘是充满魅力和诱惑力的。笔者概括了十个“三”来解读青海密码,笔者认为“三”字堪称青海密码,以“三”作为青海旅游业发展的破题符号最为贴切。

1.青海位于作为世界第三极的“世界屋脊”。这个“第三极”是世所公认的,如果说,南极、北极是一般人难以前往的,那么就来世界第三极吧,这里不仅可以想象,还可以践行。

2.青海位于中国三大自然区交汇地带。从地理学和气候学等学科的角度看,中国可以大体分为三大自然区,一是东北部季风区,基本涵盖中国大中原地带,二是西北部荒漠区,整个西北地区都在此范围,三是南部高原区,基本上指青藏高原部分。青海恰恰位于这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地带,因此,青海拥有了最为多元复杂的自然地理风貌。

3.三大名山从北到南依次横贯,勾勒出青海骨架。青海山脉众多,然而,最重要的三大山脉恰好在北、中、南部,北部祁连山、中部昆仑山、南部唐古拉山,这三大山脉从北到南依次横贯,勾勒出青海骨架,也支撑起青海的辽阔版图。

4.青海是三江源头,她以“中华水塔”的雄姿千万年来通过黄河、长江、澜沧江养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渊源。这里也自然成为中国生态和人文价值最高的自然保护区。

5.三万年前,青海就有人类存在。这是历史的见证,说明青海拥有非常久远的人文历史。

6.青海的三大文化深刻影响中国国家形态和历史进程。第一个是江河源流文化,三江源流淌的不仅是河水,还是深沉的文化;第二个是昆仑神话文化,这是中华文化中最悠久的文化根源,所有中国早期的人文传说,昆仑神话占据了大半江山,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月、嫦娥奔月……第三个是河湟交融文化,在小小的河湟地带,几千年来融汇了中国最大的几个民族之间相容相生的恢宏历史画卷,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成长的见证空间。

7.以三大民族为主体形成青海多民族格局。青海是多民族省份,然而,仔细分析,这里有三大民族构成人口主体,其中汉族300万,藏族120万,回族100万,三大民族人口占到全省550万人口的94%%,其他30万人口则是撒拉族、土族、蒙古族等等。显然,这种独特的民族构成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青海的历史、人文和社会。

8.以三大宗教为主体形成青海多宗教格局。青海又是多宗教的地区,但是,笔者认为青海宗教的主干是三大宗教,第一是中部由昆仑山发源的道教,从现实看,道教在青海的布局和影响力并不大,但之所以仍然把它列入青海三大宗教,一是因为青海作为道教的渊源地,有独特地位,二是道教毕竟是诞生于中国的本土宗教,要给予它一个应有的地位;第二是北部伊斯兰教,它的分布很广,但在青海还是以青北地区为主;第三是南部藏传佛教,在全青海境内都有流传,以南部青南高原为主。

9.青海拥有各具特色的“三原”风光旅游目的地。一是中原风光,主要指汉文化与多元民族宗教文化相融合的东北部河湟谷地;二是荒原风光,主要指大漠风光一览无余的西北部柴达木盆地;三是高原风光,主要指与草原相伴的南部青南高原。

10.青海有三大经典观光路线纵横青海全境。第一条是充满汉藏文化交融的唐蕃古道,这条路上演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传奇故事;第二条是连接中国内地与中亚等国的丝绸之路南线,这条路与著名的河西走廊并驾齐驱,当年担当了中国与西部地区国家之间贸易、文化交流的核心桥梁作用,然而因其位于路途坎坷的祁连山南麓而被后人长期忽视,近年来才重新引起关注;第三条是青藏线,包括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这是建国后国家投资兴建的内地纵深进入青海的核心干线,沿途有非常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作者单位: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

来源:中国旅游资讯网  
本文标签: 旅游新闻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